Q&A OCTOBER 2022

NORMAN FOSTER

LONDON

スクロールダウン矢印
NORMAN FOSTER FOUNDATION 對未來有何展望?吸取了哪些過往經驗?

過往經驗都來自於我學生時代的旅行,這對我後來的建築師生涯產生了極大影響。學生時代的旅行資金都來源於我獲得的獎學金。時至今日,我仍對此心懷感激。
1999 年我獲得普立茲克獎時,我的妻子建議我用獎金以自己的名義成立一個基金會,成立之後優先資助一項旅行專項獎學金計劃。該計劃由 Royal Society of British Architects 發起,比 2017 年 Norman Foster Foundation (NFF) 公開推出的時間還要早。

基金會目前的活動重心和未來願景是進一步教育並影響未來的領導者,促使他們更加關注我們的城市環境,包括基建設施、建築、能源、農業以及人員、貨物和資訊的流動。

在您看來,建築、設計、科技和藝術是否相輔相成?如果是,具體有什麼表現呢?

無論是城市、城鎮還是村莊,城市生活的品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設施、公共空間、廣場、林蔭大道、街道、橋樑、公園和交通等基建設施,它們是將單獨的建築物連接在一起的城市「粘合劑」。基建設施的興建涉及到前面提及的所有學科及工程學。毫無疑問,在公共區域融入藝術和景觀,就像建築物內部空間的藝術一樣,可以豐富所有空間使用者和體驗者的生活。

您個人對建築環境的未來有什麼期望?

面對氣候變化和人口增長帶來的挑戰,我希望建築環境能變得更加環保、清潔、安全且舒適。

Q&A

Norman Foster 是 Foster + Partners 的創始人兼執行主席。作為一家全球工作室,Foster + Partners 立足於可持續發展,從事建築、城市化和設計方面的工作。Foster 在建築行業深耕 50 餘載,曾負責從總體規劃到辦公室落成、文化建築、機場和工業設計等一系列專案,成功開闢出建築和城市化領域的可持續發展之道。他榮獲多項建築界最高榮譽,包括普立茲克建築獎、日本皇室「世界文化獎」建築類終身成就獎、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 (RIBA) 皇家金獎和美國建築師協會 (AIA) 金獎等。他還是總部設於馬德里的 Norman Foster Foundation 的會長。1999 年,他被授予終身貴族的頭銜,成為「泰晤士河岸的福斯特勳爵」。
NORMAN FOSTER
FOSTER + PARTNERS 成立於 1967 年。FOSTER 勳爵,回顧建築事務所 50 多年來的歷程,您認為我們生活和工作的空間發生了什麼變化?

在 1967 年和事務所成立初期,我們最先打造出兼顧工作與生活功能的空間。這種空間強調社會維度,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節約能源消耗,並且可以靈活改變內部裝飾。這種設計在當時可謂特立獨行,而在今天卻已成為主流。
從創立之初,我們即奉行綠色環保理念,儘管當時這些詞還沒有與可持續發展劃上等號,但在這方面,我們確實是走在了時代前沿。

您如何形容您的設計美學?您在設計和建築專案上使用了哪些方法?

去傾聽,去質疑,去研究,去挑戰,用設計過程去作出回應,致力於提升所有持份者的生活品質。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滿足精神需求,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歡樂、美好、光明與自然,提升精神狀態。

Q&A

Norman Foster 是 Foster + Partners 的創始人兼執行主席。作為一家全球工作室,Foster + Partners 立足於可持續發展,從事建築、城市化和設計方面的工作。Foster 在建築行業深耕 50 餘載,曾負責從總體規劃到辦公室落成、文化建築、機場和工業設計等一系列專案,成功開闢出建築和城市化領域的可持續發展之道。他榮獲多項建築界最高榮譽,包括普立茲克建築獎、日本皇室「世界文化獎」建築類終身成就獎、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 (RIBA) 皇家金獎和美國建築師協會 (AIA) 金獎等。他還是總部設於馬德里的 Norman Foster Foundation 的會長。1999 年,他被授予終身貴族的頭銜,成為「泰晤士河岸的福斯特勳爵」。
NORMAN FOSTER
FOSTER + PARTNERS 成立於 1967 年。FOSTER 勳爵,回顧建築事務所 50 多年來的歷程,您認為我們生活和工作的空間發生了什麼變化?

在 1967 年和事務所成立初期,我們最先打造出兼顧工作與生活功能的空間。這種空間強調社會維度,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節約能源消耗,並且可以靈活改變內部裝飾。這種設計在當時可謂特立獨行,而在今天卻已成為主流。
從創立之初,我們即奉行綠色環保理念,儘管當時這些詞還沒有與可持續發展劃上等號,但在這方面,我們確實是走在了時代前沿。

NORMAN FOSTER FOUNDATION 對未來有何展望?吸取了哪些過往經驗?

過往經驗都來自於我學生時代的旅行,這對我後來的建築師生涯產生了極大影響。學生時代的旅行資金都來源於我獲得的獎學金。時至今日,我仍對此心懷感激。
1999 年我獲得普立茲克獎時,我的妻子建議我用獎金以自己的名義成立一個基金會,成立之後優先資助一項旅行專項獎學金計劃。該計劃由 Royal Society of British Architects 發起,比 2017 年 Norman Foster Foundation (NFF) 公開推出的時間還要早。

基金會目前的活動重心和未來願景是進一步教育並影響未來的領導者,促使他們更加關注我們的城市環境,包括基建設施、建築、能源、農業以及人員、貨物和資訊的流動。

在您看來,建築、設計、科技和藝術是否相輔相成?如果是,具體有什麼表現呢?

無論是城市、城鎮還是村莊,城市生活的品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設施、公共空間、廣場、林蔭大道、街道、橋樑、公園和交通等基建設施,它們是將單獨的建築物連接在一起的城市「粘合劑」。基建設施的興建涉及到前面提及的所有學科及工程學。毫無疑問,在公共區域融入藝術和景觀,就像建築物內部空間的藝術一樣,可以豐富所有空間使用者和體驗者的生活。

您個人對建築環境的未來有什麼期望?

面對氣候變化和人口增長帶來的挑戰,我希望建築環境能變得更加環保、清潔、安全且舒適。

您如何形容您的設計美學?您在設計和建築專案上使用了哪些方法?

去傾聽,去質疑,去研究,去挑戰,用設計過程去作出回應,致力於提升所有持份者的生活品質。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滿足精神需求,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歡樂、美好、光明與自然,提升精神狀態。